(2020年8月14日,上海)由K11 Craft & Guild Foundation、建造学社及新世界中国联合主办、李翔宁策展的K11建筑艺术节“木构复兴”展及分展策展人左靖策划的“木之迷思”当代艺术分展在上海chi K11美术馆及购物中心空间呈现。展览于2020年8月14日开幕,邀请重要嘉宾出席开幕仪式。8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持续至10月18日。K11建筑艺术节“木构复兴”展览以传统木构为轴心,致力于在上海主城区一个富有日常生活气息的环境中,借由数十位建筑大师及非遗传承人的文化力量,完成一次中国传统木作与生活方式的复兴。

K11建筑艺术节“木构复兴”展开幕式现场

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新世界中国地产有限公司董事兼行政总裁黄少媚女士

自从民国营造学社式微后,学界对传统木构的讨论往往基于学术层面的研究与探索,甚少见于创造。“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传统木构撑起了中国古代造物文明的大伞,也是上千年传统手工的集大成者。面对这传承千年的木构遗产,建造技术和建造产物都需要革新,以一种新生的姿态投入当代大众的生活。

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展览呈现了K11 Craft & Guild Foundation联合建筑师王灏及建造学社近年来的木构研究与实践,勾连起从建筑到聚落、从营造技艺到工匠文化、从空间美学到生活方式的多个互相渗透的层面,并结合以“木”为主题的当代设计与艺术作品,展示出一种传统生活方式的新陈代谢的可能性。

《七柱式》_王灏、龚家辉、卢德力等

2015年秋,王灏与左靖等在碧山成立了建造学社,试图重续一口营造学社的精、神、气,探索与建立从榫卯到现代木构的通透系统。至今,王灏与建造学社一起,建立了一个结合教学、研发、工作室、项目的有机实践机制,一方面汲取那些能够裨益当代建筑学与生活营造的思想养分,一方面则通过当代力学和建造技术,为传统木构营造这一庞大系统注入新的活力。及至2018年,K11 Craft & Guild Foundation与王灏展开了为期两年的学术研究合作,进一步梳理传统木构,并探讨其创新潜能。

《泗水归堂》_王灏设计团队_2020

K11建筑艺术节“木构复兴”展览精选了近五年来王灏及建造学社最具代表性的木构实验作品。其中既有专门为本次展览创作的装置作品“七柱式”、“蝴蝶梁”与“泗水归堂”,也包括了自在谷建造学社基地、郁宅、潘村、小越馆、前童润舍、阳明博物馆等系列木构实践。与此同时,展览呈现了王灏与建造学社在浙东地区的研究过程中所发掘、保存的诸多传统木作构件样品,以及基于传统木构技艺创新的“鹤嘴柱”“新螺旋藻大厅”“编木拱”等新木构构件。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将展示K11 Craft & Guild Foundation联同建筑师王灏制作的传统木建筑研究纪录视频,也特别呈现了建筑师王灏为未来宁波K11购物艺术中心创作的新木构建筑的展示模型。这些丰富的展览内容并不局限于上海chi K11美术馆展馆内,更是以一种有机结合的方式穿插于K11购物艺术中心中,形成了一个面向市民和城市开放的“共享式”展场,从而最大程度地呈现出当代木构与城市生活之间的紧密性。

《小越馆》_王灏设计团队_2016

《新螺旋藻》_陈佳琪、王灏_2016

展览分为序“七柱式”“木构与水”“木构与工艺”“木构与生活”“木器与艺术”五个板块。作为序曲,建筑师王灏在面向城市的K11一层圆形广场创作了“七柱式”装置。七棵巨大的从宋代柱式到当代设计下的新柱式,耸立在广场上,古今榫卯设计思想被嫁接在一起,形成了木构的传承与革新的续脉。当代榫卯工艺与生活方式的结合,表达着建筑师试图重塑自然结构下诗意生活的理念。“木构与水”与“木构与工艺”板块位于chi K11美术馆大展厅内。在展厅中,一个室内大型水装置串联起了各个展项与参观路径。天然的石材经过高精密的加工所形成的循环水系,构成了展厅的空间骨架,同时也隐喻了江南水系的再造。“木构与工艺”板块的各个展品,则如珍珠般串联在水系两侧,形成了一个当代版的“曲水流觞”。

K11建筑艺术节“木构复兴”展览现场_01

K11建筑艺术节“木构复兴”展览现场_02

由策展人左靖策划的“木构与生活”主要位于B3层的ArtStore区域展厅,而“木构与艺术”则分散点缀于chi K11美术馆至地上四层的重要空间节点。在交通要冲以及中庭空间,一系列与木器有关的当代艺术装置作品被呈现。在“木构与生活”板块,当代“小木作”榫卯家具与碧山工销社“长效设计”理念下的生活器皿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木作文化下生活方式的闭环。

《木构与生活》_左靖

《角柜计划》_陈晓阳&银坎保

《如如之心》_邵译农

从传统木作结构与建筑的实验与探索到结合当代设计的抽象性与实用性和传统美学的小木作改良制品,再到以“木”为主题的当代艺术作品,K11建筑艺术节“木构复兴”展览试图重现传统建筑与生活方式的当代美学,在一座喧嚣繁忙的城市中再造一个诗情画意的世界。

这个夏天,上海K11建筑艺术节以传统木构为轴心,探索中国5000年技艺与智慧的现代复兴,同时利用公共空间,将展览的艺术文化延伸至整个商场的各个角落,打破艺术遥不可及的普遍映像,启发大众的创造及艺术潜能。并以榫卯构件——叠梁竖柱的结构线稿和古建筑的青苔墙为元素,联合高端生活方式品牌MOLESKINE,将本次展览主参展人王灏老师的设计灵感注入到笔记本中,延续品牌鼓励人们记录日常生活和人生经历的品牌理念,与展览门票进行组合,令观展者在现场看展之余将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木构建筑艺术灵感带回家。

 

票务信息

展览名称:K11建筑艺术节“木构复兴

展览日期: 2020.8.15–2020.10.18(参观时间:10:00-20:00,19:30停止售票/入场)

展览地点:chi K11美术馆(上海市黄浦区淮海中路300号K11购物艺术中心B3层)

交通指引:地铁1号线,黄陂南路站

*注意事项

展览秒杀票:此购票者仅限于2020年8月15日-2020年8月31日期间内至chi K11美术馆前台兑换门票,一人一票,一次入场有效。

展览早鸟票;网络单人/双人票:此购票者请于2020年8月15日之后至chi K11美术馆前台兑换门票,一人一票,一次入场有效。

扫码购票

优惠政策

(1)免票人群说明:每一位成人可协同一位1.3米以下儿童,儿童享受免票(每张票限一名儿童免票);70周岁以上老人、残疾人凭有效证件可免费参观,一人一票,一次入场有效。

(2)现场优惠票(69元):全日制大学本科或以下学生及在职教师凭本人有效证件,可至展览现场购买优惠票;20人及以上团体购票,同样可享受此票务优惠政策,一人一票,一次入场有效。

(3)艺术联盟会员可免费观展。

(4)金卡会员凭有效会员卡至chi K11美术馆前台购票,可享买一赠一优享(网络单人票同享此优享,每卡只限一次优享,早鸟票不享受此优惠)。

主办机构

K11 Craft & Guild Foundation

K11 Craft & Guild Foundation(KCG)由郑志刚(Adrian Cheng)创立,2019 年成为香港注册的艺术及文化慈善机构。我们是文化工匠,致力传承与复兴即将失传的中国传统工艺,建立工艺文化生态圈,为社会创造共享价值。我们致力把工艺融入现代生活,通过研究、教育大众及与匠人合作活化工艺,使「文化」与「商机」共融,做到真正可持续的工艺保护及发展。

建造学社

建造学社立足于江南地区的地域营造。至此,建造学社在江南地区的木构研究与设计已经持续五年。学社宗旨以木构力学特征为捕捉器,编织一张直面传统匠作文化的网,从中改造,形成一种高度成熟的新造物系统与当代的新的生产力。学社秉承目前城市以及乡村的建成遗产特征,发展以大木作为雁头的建造哲学,建立一种基于中国现实的广义“批评空间”,超越地域主义营造。

新世界中國

新世界中国地产有限公司(“新世界中国”)为香港上市公司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香港股份代号:00017)旗下的内地物业旗舰,是最早进入中国的港资企业之一。新世界中国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打造令人心满意足的社区,构建繁荣安定、活力充沛的个性都会为愿景。凭借前瞻远见,新世界中国揉合传承与创新,倾注细致匠心发展大型综合商业地标、写字楼、商场、住宅社区及酒店等,缔造让人、城市、自然共融并可持续发展的项目,赋予每个城市新的底蕴。

K11建筑艺术节“木构复兴”展览

策展人:

李翔宁

博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长江学者青年学者,知名建筑评论家和策展人,哈佛大学客座教授。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评论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际建筑评论家委员会委员。在重要国际学术刊物发表了数十篇中国当代建筑和城市的理论与评论文章,并出版了多部著作。曾在达姆施塔特大学,东京工业大学、UCLA等大学任教。他担任PLAN、Le Visiteur等国际刊物编委。担任密斯奖德罗奖欧盟建筑奖、CICA建筑写作奖、PLAN建筑奖、西班牙国际建筑奖等评委。他还是曾担任米兰三年展中国建筑师展、深圳双年展、西岸双年展、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釜山建筑文化节策展人。

助理策展人:

莫万莉

莫万莉是一位青年策展人。她曾策划“甜蜜的家”(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17)和“止物”(北京OCAT研究中心,2018)等展览,并担任第16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和上海2017城市空间艺术季助理策展人。她目前担任Architecture China杂志执行编辑。她曾在包括《时代建筑》、Retrospecta、《Wallpaper卷宗》《艺术新闻》等刊物多次发表文章。莫万莉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博士候选人。她于耶鲁大学建筑学院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

参展人:

王灏

佚人营造创始合伙人,主持建筑师,2002 年毕业于同济大学,2005 年毕业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2011 年创立事务所“佚人营造”( “佚人”是对传统匠作系统的指称,2015-2019,事务所短暂用名润建筑工作室),2020年与裘浙锋先生一起重启佚人营造,双方为创始合伙人。2013 年在上海设计中心举办“自由结构- 中国新民居”个展;同年获德国BAUWELT 处女作奖。2015年与左靖先生一起创立建造学社,2015 以及2017年参展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2015 至今,担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毕设客座导师。2016 年参展第15 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2019年入围“自然建筑 · Architecture China Award”青年探索奖。

建造学社学术团队

建造学社立足于江南地区的地域营造。目前,大量的传统木构民居被拆除、移建、败落、不适当的现代建造方式被生硬地植入。如何使本土建筑学重新面对当今江南地区乡村大量的新建需求,同时比较好地延续江南木构民居的气质底蕴、工艺, 成为新民居建设第一线的问题以及关键所在。重塑民居的建造道德;改良以及传承建造工艺;延续民居的精神性空间是当今江南地区乡村民居营造的重点。

“木之迷思”当代艺术分展

策展人:

左靖

策展人,乡村工作者。安徽大学副教授。曾任北京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创办并主编《当代艺术与投资》《碧山》《百工》等多种期刊和书籍。他曾在国内,以及西班牙、奥地利、挪威、智利、巴西等国的艺术中心和美术馆策划过几十场展览和电影展映,包括广东时代美术馆、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南京博物院、西班牙瓦伦西亚现代美术馆、马德里Tomás y Valiente艺术中心、智利当代美术馆和圣保罗当代美术馆等国内外重要艺术机构。2011年后,他以安徽、贵州、云南和河南农村为基地,工作重点转向在地的乡村(镇)建设。

参展人(以姓氏拼音排序):

陈晓阳

视觉人类学博士,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副教授,源美术馆发起人。作为跨领域的研究者、艺术家和策划人,近年主要从事人类学研究与社会参与式艺术实践,她的项目及作品多以被遮蔽的社群历史与现实展开,在复杂的城市与非城市社区与志愿者组织、教学机构、博物馆和公益组织合作,用在地展览和研究性写作等方式持续展开关于华南文化的研究、传播与再造工作。

设计师,上海“璞素”文人家居品牌创始人、艺术总监。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平面艺术设计专业。先后在广州南方报业集团,上海外滩画报,家居廊杂志等各大媒体集团担任艺术总监职位。2011年创建“璞素”,并开始一系列家具和室内设计工作。陈燕飞从小即浸染在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中,大学时代受日本现代书法影响,从此慢慢建立起一套古典与现代相融合的审美观,并积极尝试将这种审美观融合到他的设计作品当中去。收藏研究中国明式家具长达10年之后,创建文人家居品牌——“璞素”,亦在这个品牌当中尝试打造一种全新的具有当代文人气息的家居美学。

洪磊

1960 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现生活于常州。曾于上海美术馆、纽约前波画廊等举办个展,并曾参加第六届光州双年展、阿尔勒国际摄影节、东京立川国际艺术节等展览,作品被法国文化部、美国世界摄影中心、芝加哥大学博物馆、波士顿美术馆、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等收藏。

李青

1981年出生于浙江湖州,现工作生活于杭州、上海,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他曾在上海Prada荣宅、马德里Tomás y Valiente艺术中心、首尔阿拉里奥美术馆、澳门东方基金会、浙江美术馆、上海歌德开放空间等机构举办个展,并于2017年入选法国Jean-Francois Prat 奖。他的作品往往在相似性和矛盾中寻找理性的裂隙,通过迂回重叠的结构作用于观者的感觉和认知。近年来的创作追踪广泛发生在信息传播、集体记忆和知识经验中的历史碎片化和意识形态冲突,检验图像、语言、符号系统和社会空间之间的张力与矛盾,串联起多层次的经验要素,并从中调和出具备冲突性结构的新的叙事界面。

黎薇

1981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央美院雕塑系第三工作室,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他曾于瑞士文化基金会、法国F2画廊、红砖美术馆、今日美术馆等机构举办个展,并曾参加瑞士里特伯格博物馆“镜子-对自我的映射”、德国米尔海姆美术馆“China 8”、曼城三年展、“首届HUGO BOSS亚洲艺术大奖——中国新锐艺术家”、 第四届广州三年展主题展等展览。

邵帆

邵帆(字昱寒)1964年生于北京艺术世家,并一直生活在北京。自幼随父母学习绘画。邵帆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展及参加重要群展,近期的展览包括:在荷兰北布拉班特博物馆举办的个展““邵帆;在真相与幻象之间”(2019),在瑞士卢塞恩美术馆举办的展览“自然-动物的狂欢”(2018),在瑞士伯尔尼美术馆和保罗克利艺术中心举办的群展“中国私语”(2016),在丹麦奥胡斯美术馆举办的“新朝代——中国创造”(2015),在德国汉堡美术馆举办的“秘密符号”中国当代书法展(2014)等。其作品从1988年始被世界许多美术馆收藏,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美国皮博底博物馆、中国美术馆、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A)、香港M+美术馆、日本福冈美术馆等。

邵译农

1961年出生于青海西宁,1982年于青海师范大学油画专业毕业,1987年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届助教班毕业,现居并工作于北京。近期的展览包括: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国立美术馆举办的展览“一个红色时代的童话·来自白兔画廊作品收藏”(2019),在山西平遥举办的展览“平遥国际雕塑节·内在的生命意志”(2018),在英国伦敦凤凰之家艺术馆举办的展览“暂存·神与物游”(2017),在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举办的展览“今天重做”(2016),在德国杜塞尔多夫NRW-FORUM博物馆举办的展览“中国8—莱茵鲁尔区中国当代艺术展”(2015),在意大利威尼斯米希宫/博洛尼亚 Magi'900博物馆举办的展览“无常之常——东方经验与当代艺术”(2013)等。

史劼

浙江宁波人,现生活工作于杭州。本科和硕士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人物专业,博士阶段转向“中国思想史与绘画”的理论研究。从事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从观念史的角度来探索中国书画艺术精神与东方文化的内在结构。曾主编《叁问》论丛。2010年开始与建筑师王灏合作新建筑绘画系列。

银坎保

艺术家,现生活工作于北京、广州。源美术馆联合发起人。他在绘画、写作、装置、影像等领域,以个人体验的创作方式进行艺术创作研究,持续进行社会参与式的艺术项目实践。

张克纯

1980年生于中国四川, 现生活、工作于成都。他曾获得2008年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奖,2012年三影堂摄影奖提名,2012年及2013年索尼摄影奖提名,2014年法国汇丰银行摄影奖提名,2014年美国DAYLIHGT摄影奖,2014年法国阿尔勒摄影节发现奖。他参加的主要展览包括:2012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未来展,2013年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2013年法国巴黎Photoquai摄影双年展,2014年法国阿尔勒摄影节以及2014年北京+3画廊“北流活活”个展。他的作品曾在《时代周刊》《BBC News》《Telegraph Magazine》《中国摄影》等媒体上刊载。他的作品已经被多家国际知名的博物馆以及个人收藏家收藏,诸如加拿大中国影像档案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美国威廉斯学院美术馆。

赵赵

1982 年出生。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和洛杉矶。赵赵自始至终都持续着颠覆性的方式进行创作,他热衷于利用各种艺术媒介对现实及其艺术形态传统惯例提出挑战,其各种领域的作品旨在探讨个体自由意志的力量和权威控制的力度。他曾在柏林亚历山大·奥克斯画廊、斯德哥尔摩Carl Kostyál 基金会、洛杉矶Roberts & Tilton、纽约前波画廊、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等机构举办过个展与个人项目。他的作品也曾参加过多个机构的群展以及收藏,包括美国纽约MoMA PS1、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汉堡火车站当代艺术博物馆、意大利罗马国立21 世纪美术馆、香港西九龙文化区M+美术馆、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等。2019 年赵赵获得第十三届AAC 艺术中国年度艺术家大奖。

关于chi K11美术馆

坐落于上海繁华地区,chi K11美术馆总面积达3,000平方米。自2013年开幕以来,美术馆举办了超过53场艺术展览,包括「印象派大师·莫奈特展」、「跨界大师·鬼才达利」及多场当代艺术展,逾200场展览系列讲座,形式多样的艺术工作坊和艺术论坛。美术馆曾与巴黎东京宫、庞毕度艺术中心、伦敦ICA、蛇形画廊、纽约MoMA PS1和新美术馆,为公众展示中国当代艺术与国际权威机构的多元合作和跨文化碰撞,同时为艺术爱好者们提供了近距离接触当代艺术的非凡体验。

chi K11美术馆如同一个让艺术发生的游乐场,把美术馆里的艺术品呈现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同时以舞台般的体验激发客人的艺术潜力。这不仅激发了当代艺术的多种表达,更为大众带来体验本土文化与艺术交融的无限机会。

关于K11集团

K11 集团由著名企业家郑志刚博士 (Adrian Cheng) 于2008年创立。其独特的品牌理念将艺术和商业融入办公室及住宅房地产项目中,并在大中华区以至世界拥有多个品牌。

筹备10年,K11 集团创立至今最具前瞻性的文化零售概念项目 K11 MUSEA,已于2019 年8月盛大开幕。创办人郑志刚的愿景是将K11 MUSEA打造成香港的文化硅谷,创建尖沙咀海滨上的文化零售新地标,继续推动创意、文化和创新的力量。

除了 K11 旗舰购物艺术中心,K11 集团破格意念亦包括为新世代创立的甲级写字楼网络 K11 ATELIER;尊贵寓所K11 ARTUS;开放式教育平台 K11 KULTURE ACADEMY;利用崭新科技推动的顾问及市场调查机构 K11 Future Taskforce;首间扶植中国艺术家及策展人的非营利机构K11 Art Foundation;以及首间以保留及传承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基金会K11 Craft & Guild Foundation。

K11 集团扎根于香港,业务遍布大中华区,还有欧美等地的投资等。

透过 K11 集团体现了创办人对革新,创作和文化的不懈追求,为中国千禧世代塑造崭新国际定位, 建立智慧交流。至 2025 年时,K11 集团的足迹将遍布大中华地区的十一个城市,合共36 个项目 (总楼面面积达284万平方米) 。K11 更荣获快公司 (Fast Company) 评为 2019 年全球城市发展和房地产领域中最具创新力企业之一。